歌曲月满西楼
- 毕业论文
- 2022-05-18 21:12:35
1.《月满西楼》歌曲配器特点
在《月满西楼》一曲中的配器使用上,虽然也采用了电子合成器制作,以及使用了二胡和古筝作为乐器。但是从词曲的整体来看,仍是以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作为谱曲主线,意在渲染一种孤寂浓郁的相思之情。以安雯演奏的《月满西楼》为例,在该曲伴奏中,先由短暂的跳奏进而转入一声哀怨的叹息,在这过程中,器乐的整合演奏与技巧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在哀怨的叹息之后,随着打击乐与二胡的结合,将歌曲音调慢慢引入一种冷情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意境当中。这样,一种孤独色彩便随着曲的前奏开始融入进来,进而开始了后面一段伤感真挚的故事情节铺述。在演奏当中,还加入了电子乐的伴奏,加上演唱者美妙动人的歌声与词的结合,更是将曲子烘托出一种真实感。在间奏中,由于小鼓在另一声部的轻敲打,更是给故事带来了未曾诉完,欲再次倾诉之蕴意。接着引出对还未说完或是已经说完但欲再次诉说的情思进行再一次演唱【5】。伴随曲子的音调,幽怨的笛声与“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情节相融合,进而一直随着这样哀怨婉转的笛声伴奏,直到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佳句唱出。跟着和音开始慢慢地,慢慢地结束,但是即使音乐声停住了,却仍然无法道尽主人的哀愁与思念之情,使听众陶醉在一种时代故事诉说的情境中久久不能脱离,意犹未尽。故在选择配器与演奏技巧上,拿捏词曲的感情基调与音乐节奏是非常关键的,它决定了是否能将曲子的灵魂及蕴意演绎得淋漓尽致。
2.乐曲《月满西楼》演唱声腔美
声乐作品的演唱当中,演唱艺术决定了是否能将其曲子的“美”真切表现出来。因为词的语言与乐曲的旋律,是需要美的声腔来衬托体现的。体现声乐美的主导因素在于演唱的声腔,
只有将整首曲子赋予了一种美腔,才能够真正的让观众感受到听觉上的美感。而在声腔美当中,早就其“美”的声腔主要还由几方面因素来构成,即音质美和字音美。
音质美作为声乐作品中声腔美的造型基础,主要是因为人声的艺术体现主要依靠声乐,故想要将其艺术充分表现出来,就得具备有好的音质。在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当中,虽然是以通俗唱法来进行演唱,但其嗓音质朴,真实。这在声乐发声知识上去分析,其真声的呼吸往往是采用自然的呼吸,故声音的演唱是质朴的,真切的。没有经过矫揉造作的柔声唱法,反而给观众带来一种低哀婉转、柔润清晰的美感。
其次,字音美要求在发音中要准确清晰。根据语言与音律在演唱中将字音吐露清晰饱满,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字正腔圆”,将字音完整吐出与音乐声调完美接洽达到曲子演唱的艺术美当中。在安雯演唱版的《月满西楼》中,由于其用的是通俗唱法,呼吸采用自然呼吸,故吐字咬字上都表现出充满口语化的歌唱语言,演唱过程中将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融为一体,这种演唱风格演绎出来的声乐曲子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贴切与柔和的。
“腔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完美结合,而想要达到其“腔圆”的效果就要从改善音质起,并且还要扩展音域,以通过调节音响来配合达到行腔的圆润完美。安雯在演唱过程中,不管是音调还是音乐的节奏,都把握得很准。因为旋律音区在自然声区之间游走,故使得演唱把握音准的难度就大大降低,节奏的把握就易于稳住,充分表现出了“声慢而不拖,快而不赶”的适度节奏。此外,歌曲的演唱还要结合词曲本身所带的情感,安雯在演唱过程中做到了投入地去有感而发地唱,故唱起来观众听着就感觉歌者是含情而唱,给观众营造出一种非常真切的情境。字句清晰、呼吸自然、节奏平稳、情感起伏错落有致的演唱不仅从外表形式上表现出了其演唱的技巧,同时也表现出了歌声美与内在情感美的高度融合,反映出歌唱者带来了词曲本身艺术美的本质【6】。
3.不同演唱版本,不同抒情表达
(1)相思郁情浓——安雯演唱版本
前面也说过,安雯演唱版的《月满西楼》是采用通俗唱法唱的,故在呼吸上比较自然、均匀,在歌曲的把握节奏上也易于操纵,起伏错落有致。主要还加上歌者本身的吐字清晰、圆满的声腔,使得歌曲本身的典雅优美得以充分表现出来。演唱过程中,打击乐与二胡的配合,将整首曲子渲染得更具伤感与哀愁,给整首歌曲增添了浓浓的古典气息,使得曲风在歌者的声腔下达到荡气回肠之势,将词人李清照的浓浓相思情欲演绎得淋漓尽致【7】。
(2)民族气息浓——邓丽君演唱版本
邓丽君向来的演唱风格是颇带民族气息的,她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擅长真假音混合,但其演唱风格自然、亲切,吐音十分地清晰和完美。尤其在她演唱具有民歌小调的戏曲的时候,将歌曲本身所带的韵味演唱得十分柔和、细腻。而《月满西楼》这首声乐作品中,是由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民族文化的音乐人与邓丽君的民族文化气息相结合而来的,将歌曲泡制出了与韵味浓的原诗同样经典效果。
(3)幽怨而雅致——董丽演唱版本
在古筝与二胡作为背景音乐的基础上,董丽将她干净如清泉的声音与其曲子的乐调相互融合,让曲子的幽怨却不失雅致之风得以体现出来。此外,李清照生于书香宦门,自小具有劲秀、豪放与率直的气质和超凡的灵性,而恰恰董丽的高音似乎就是作了李清照本身气质的一种衬托。在古曲今唱的《月满西楼》中,不管是器乐的演奏,还是歌者的声喉,二者的融合都显得相得益彰,将歌曲本身的情境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得酣畅淋漓。使观众听了能在内心形成一种震撼,似乎一幅幽怨而雅致的思君画面展现在自己面前【8】。
纵观时代变迁下的声乐艺术发展历程,无疑都是将美的声乐作品与美的声乐演唱相互融合与依托从而造就一种艺术临界美。听罢古词今唱的《月满西楼》,使人仿佛亲临李清照当年思念赵明诚的冷清情境。词人将其思君情感细腻深婉地抒写,今人将其音乐与唱调的配功相结合,将一场思情浓郁、情境幽深的古风画面朦胧中见美地表现出来。从众多的声乐作品研究当中可以看出,众多的优秀作品的创作依据都离不开诗词本身所具的神韵与风格。古诗词是诗人的一种情感寄托,故在创作过程中务必要深究诗词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再在演奏上分析其演唱技巧。只有将美的诗词作品与美的音乐唱功融为浑然一体,才能够创造出一部美的、杰出的声乐作品。